新股
-
IPO审核高压倒逼保代 “净利三千万以下”不报
截至1月18日,已有27家拟IPO企业申请上会,但仅有12家通过。
-
2017年IPO通过率77.87% 严审关口前移料成新股发审“常态”
数据显示,2017年证监会发审委共审核488家公司首发申请,380家获通过,全年IPO通过率为77.87%。专家认为,新股发行从严审核这一趋势不会改变,监管层正在对券商等保荐机构提出更高要求,严审关口前移到券商等中介机构处将成为2018年新股发审工作“常态”。同时,在新股发行常态化机制日益健全的情况下,股票发行将得到优化,优胜劣汰将更明显。
-
年内首只顶格申购100%中签新股来了 华能水电今申购
这是2016年新股申购新规实施以来,顶格申购需要市值最大的新股。
-
2018年退市制度改革有望获实质性进展 财务指标正完善
2018年,资本市场退市制度改革有望获得实质性进展。近期,来自证监会及交易所的表态显示,未来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退市制度改革,同时交易所将承担起退市的主体责任。
-
中签可赚逾10万?这只高价新股等你打 还有顶格必中股在后头
周四发行的恒林股份备受关注。
-
上交所理事长:稳步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加大退市工作力度
当前,退市制度不完善是阻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-
IPO常态化正反馈效应显现 38只新股不足五连板
种种迹象显示,新股发行常态化持续推进,在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同时,也正在给一二级市场带来正向反馈效应:市场的估值结构趋向于合理,打新的制度套利空间正在逐渐消失,一些次新股甚至正在临近破发边缘。
-
解密炒新“专业营业部” 抢板买入开板即卖短线收益惊人
“没人能预测个股第二天的涨跌幅,除了刚上市的次新股。”某
-
上市三天就“破板” 新股“不败神话”正褪色
尽管新股申购仍“一签难求”,但打新收益率却持续下降。上周以来,岱美股份、电连技术在上市第三天便宣告打开“一字涨停板”,涨停板数量迅速减少,显然新股赚钱效应已不断减弱。而这背后有着怎样深层次的原因呢?除了IPO常态化对市场的影响在显现外,还有哪些因素对当下新股“不败神话”产生着冲击?
-
新股发行六大变化!发审减速 新股供给全面放缓
新股市场的生态在发生着变化。在新股批文下发数量减半之后,IPO发审的节奏悄然减慢,本周仅有8家企业登上了发审会,较此前单周14、15家左右的上会企业数量大幅减少,发审节奏明显放缓。